网站目录 - 网址大全 
当前位置:网址大全 » 网站目录 订阅RssFeed

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简称“徐医大”,坐落在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徐州,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医药类大学,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该校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 截至2016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占地1200余亩,有4个校区,设20个院系(部)和15所附属医院;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有11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603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481人,学历教育留学生263人,学校面向国内16个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招生。

www.xzmc.edu.cn - 2017-06-11 - 收藏 点击查看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现已形成了以轻工食品类学科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相关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格局。学校行业背景深厚,办学特色鲜明,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现有办学用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0余万册,上线商业数据库(数据平台)达到54种,外文电子期刊数3200余种,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7亿元。建有教学实验室(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www.whpu.edu.cn - 2017-06-11 - 收藏 点击查看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北京化纤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为我国第一所服装高校。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 学校目前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美术学院),2个教学部门(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以及研究生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校在校生8700余人,其中,本科生59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40余人,留学生18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700余人。有29个本科专业,4个双学位专业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建设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www.bift.edu.cn - 2017-06-11 - 收藏 点击查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于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签署共建我校协议。 建校67年,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成绩。目前,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资格单位,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是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培养11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的技术骨干。 学校占地面积1906亩,校舍建筑面积78.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6.5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30个,各类运动场所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2.5亿元。

www.lnpu.edu.cn - 2017-06-11 - 收藏 点击查看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学校是安徽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省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6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00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安徽省“百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2人。

www.ahjzu.edu.cn - 2017-06-11 - 收藏 点击查看

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属重点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1943年至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陕北公学成立之时1937年。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80年来,延安大学先后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3万余人。民主革命时期,汇聚过众多革命先贤和学术界名流,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周扬、江隆基、李敷仁先后担任过校长;陈云、李富春、林伯渠、李维汉、乌兰夫、徐特立、成仿吾、李强、艾思奇、何思敬、刘泽如等先后担任过延大前身院校和所属学院的校院长;何干之、武衡、王任重、于光远、董纯才、沙可夫、茅盾、何其芳、周立波、艾青、肖军、沙汀、孙犁、吴伯萧、贺敬之、吕骥、贺绿汀、冼星海、江丰、石鲁、孙鸿儒、杨作材、屈伯川、陈康白、林迪生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曾在这里执教、任职;李鹏、叶选平、布赫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武衡、彭士禄等20位两院院士、学部委员、30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和一大批大师级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新时期,延安大学的毕业生遍布陕北老区、祖国各地,尤其是为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 学校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创建伊始,毛泽东同志主持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延安大学成立事宜,并多次去学校参加开学典礼和做报告。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学校工作;196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延安时亲切接见师生代表;1970年,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中批示要把延大办大办好;1988年,在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关怀下,延大被列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院校;1998年,江泽民、李鹏同志为延大建校60周年题词;2004年,延安大学建设发展再次引起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的关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笔批示支持办好延安大学。 学校现设18个院系、1个独立学院和5所附属医院,设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5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拥有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院士工作站。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6项,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1200多篇,授权专利270余件,多项成果在陕北地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15年,学校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申报单位。现有普通本科生15371人,硕士研究生1610人,成人学生10250人,有教职工1376人,专任教师859人,其中高级职称380人。建有教学科研实验室72个(含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座位数13620个。图书馆建筑面积3.64万平方米,藏书133.7万册,是陕北最大的图书情报中心。建成了校区千兆光纤互联的校园网,建有全塑胶标准体育场1个。

www.yau.edu.cn - 2017-06-11 - 收藏 点击查看

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培养资格,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传承百年办学传统,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20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9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0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00多人,其中教授226人,副教授654人。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海外特聘专家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智库高端专家、高等学校首席专家、齐鲁文化英才等2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3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聘请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魏江春院士、石钟慈院士等为学校“双聘院士”。

www.lcu.edu.cn - 2017-06-11 - 收藏 点击查看

长春大学

长春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创办的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后历经多次易名,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成长春大学。2000年8月,原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 学校现有20个教学院部,51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878人。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目前,固定资产总值6.31亿元;图书馆是吉林省先进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157万册、电子藏书64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1个。学校拥有特殊教育展览馆、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成果展馆、萨满文化博物馆、生物标本展馆等四个展馆。创建于1987年的特殊教育学院开创了我国残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构建了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

www.ccu.edu.cn - 2017-06-11 - 收藏 点击查看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学校以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学校现有12个校区,分布在北京市的6个城区,学校中心校区——北四环校区毗邻奥林匹克中心区。学校现占地约900余亩,校舍面积约48万平米,图书馆藏书近260万册,专任教师近1600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1万余人,高职高专生3800多人、来华留学生1100多人以及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学校还有各类成人教育学生近5000人。 学校现设有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应用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5个学院。

www.buu.edu.cn - 2017-06-09 - 收藏 点击查看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原名福建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市场营销、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海洋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2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15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四所直属附属医院)3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拥有一批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 2002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两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0年12月,中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试点认证。2016年,物理治疗学(PT)和作业治疗学(OT)两个培养方向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的认证。目前,学校拥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9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

www.fjtcm.edu.cn - 2017-06-09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公网安备 3506250200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