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目录 - 网址大全 
当前位置:网址大全 » 网站目录 订阅RssFeed

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北大学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下的川籍师生于三台原校址创建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合并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留在南充的部分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学校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校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精神,“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育人理念,“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和“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校园精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学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科实力和优势突出。学校的生态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天文学、化学等特色优势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其中生态学与生态治理、政治学与基层治理已被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现有71个本科专业,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教育硕士、法律硕士、体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7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9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与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共建该中心的西南中心,拥有四川省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新型智库2个。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川北文化普及基地等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拥有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生态研究院和公共政策研究院。

www.cwnu.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临港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其中,杨浦校区位于上海市区东部长阳路,毗邻杨浦大桥,现为电力特色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电力系统中高级培训、电力科技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孵化基地;浦东校区位于浦东新区学海路,现为本科、研究生教育基地和中外合作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11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有特色”为目标,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努力创建“刻苦、勤勉、求是、创新”的优良学风。学校的发展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科研为先导,用科研促进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1985年3月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理工类高校。

www.shiep.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邻黄河,西依嵩山。学校由原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于2010年3月合并组建而成,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之一,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学校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图书馆藏书270多万册,教学、科研、体育场等基础设施齐全。校园四季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郑州市花园式单位,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兼有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法学、哲学、地理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另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法律、农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有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工商管理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业河南省特色学科群,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哲学、法学、地理学8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思想政治教育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拥有一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省管优秀专家、省555人才工程专家及省级特聘教授、省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聘请百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全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0000余人。

www.huel.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工、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良好社会声誉,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5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5亿元。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429人,其中本科生8547人,研究生1422人。教职工1155人,其中专任教师697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79人,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381人。获评国医大师2人,获得白求恩奖章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 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2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创新工作站1个。拥有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9个。现已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4万余名毕业生,校友遍及海内外。

www.ccucm.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也是全国高校中惟一的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 1995年,学校作为首批试点的院校,率先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9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收资格;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 2013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3年底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权,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388亩。图书馆新馆面积3.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6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603万元,教学用计算机6278台。学校拥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及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各类运动场地。

www.hut.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北方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创办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1998年9月起以北京市管理为主。历经七十年风雨沧桑,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兼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学校位于北京城西,东接五环,北倚西山,占地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校园整洁雅致,景色宜人,绿化面积超过50%,是北京市十佳美丽校园之一。 学校在校生15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3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教师千余名,拥有双聘院士1名,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4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40余名,拥有长城学者、北京市级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特聘教授、市级青年骨干教师等骨干人才百余名,市级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等团队20多个。

www.ncut.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地处山东省会——泉城济南,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国家城市建设部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山东建筑大学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征程中,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为己任,秉承“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弘扬“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山东建筑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山东省与住建部共建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www.sdjzu.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鲁东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评价鲁东大学“人杰校灵”。 【文化传承】 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教师进修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2001年,原直属山东省交通厅、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八十余年来,学校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吴伯箫、何其芳、罗竹风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八十余年之发展,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精神,砥砺耕耘,开拓进取,孕育形成了“求是至善、尚实致用”的校风,这一切融汇成一种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成为学校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

www.ldu.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林城贵阳。其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教育部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是贵州省唯一拥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 1938年3月,为谋战时急切之需,立西南之医学基础,在首任院长、我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博士的带领下,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文学、医学先驱云集贵医,在室如悬磬的环境中,国立贵阳医学院应运而生,开创了贵州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 经过七十多年的砥砺前行,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在校全日制学生19097人,其中研究生1862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9亿元,图书馆藏书174.54万册,电子图书43万册。设有20个教学单位,30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在职职工1417人,专任教师106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59人,正高职称235人、副高417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有国家“ 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一二层次专家3人、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贵州省“十百千人才计划”十层次人才1人、“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3人、贵州省核心专家6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4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3人、二级教授18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此外,学校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院士、诺奖得主24人担任客座教授。

www.gmc.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主校区位于省会城市沈阳,分校区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辽宁五一奖状、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国际交流型中医药人才、实验创新型人才、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全国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考试工作基地、全国中医药外语培训基地、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查新分中心、全国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的建设单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辽宁教育基地,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考试与测评委员会筹委会副主委单位,是国家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的高等院校,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3年组建成立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设置医、理、工、管、文、法等6个学科门类,20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万余人,下设17个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2个教学部、2个教学实验中心、3个研究院、2所图书馆、4所博物馆。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6个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1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www.lnutcm.edu.cn - 2017-06-07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公网安备 3506250200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