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目录 - 网址大全 
当前位置:网址大全 » 网站目录 订阅RssFeed

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中央政府采购网

中央政府采购网-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

www.zycg.gov.cn - 2017-05-20 - 收藏 点击查看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有着“绿城”美誉的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也是目前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学校,教育部和广西共建的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28年,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教育界“北蔡(蔡元培)南马”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1939年广西大学成为国立大学,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王力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是当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195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97年,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1992年广西农学院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迈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西大学逐渐形成了“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 近年来,随着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院校、教育部和广西共建的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高校,广西大学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 学校现设31个学院,学科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98个本科专业,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行列, 植物学与动物学的被引次数接近ESI阈值(潜力值超过70%)。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广西重点建设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有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服务社会,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其中,王丕建教授长期从事牛、猪杂交改良研究工作,在国际水牛会议上获“科学先驱者”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张先程研究员主持的“籼型杂交水稻”项目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卢克焕教授(第二完成人)承担的“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日波教授主持的 “高活力a-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学校作为主持单位,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其中曾建民教授主持的“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王巨丰教授主持的“大幅度降低雷击事故率、跳闸率和断线率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关键技术研究”、王双飞教授主持的“轻工过程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关键设备及工程化技术集成创新”项目成果分别是我校首次获得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获广西科技成果奖一等奖3项,其中梁恩维教授主持的“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辐射成份和物理起源”和石德顺教授主持的“水牛体细胞克隆和干细胞建系关键技术与机理的研究”项目成果包揽2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唐纪良教授主持的“十字花科黑腐病菌Ⅲ型分泌系统调控机理及其效应子研究”项目成果获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学校还紧密结合区域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校市、校厅、校地、校企科技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沈培康教授目前已率先创建了世界上唯一年产1.5吨的三维石墨烯小试生产线,年产15吨的中试生产线正在建设。余克服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自2014年以来连续对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珊瑚礁进行系统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国内唯一的第一手研究样品,对我国南海及沿海地区保护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6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13项,申请发明专利2800件,获授权发明专利451件,30件专利技术成果成功转让或许可实施。新世纪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5项,占广西有史以来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近半数(45.5%)。其中2016年学校获得2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同一年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8项。“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3项。学校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南开大学等28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是中国—东盟研究领域唯一的中国国家级创新团队。

www.gxu.edu.cn - 2017-05-19 - 收藏 点击查看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 3 个校区,是一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12个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www.scnu.edu.cn - 2017-05-19 - 收藏 点击查看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约405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广州国际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创新城,与广州大学城隔岸相望。三个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改为现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广东工艺局。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2012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2013年1月,入选《中国大学评价》的“中国一流大学”行列;同年,再次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2016年在上海交大“世界学术排名”中,整体进入300强,工科领域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2名。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化学、材料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7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38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

www.scut.edu.cn - 2017-05-19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公网安备 3506250200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