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 - 网站目录 - 网址大全 
当前位置:网址大全 » 网站目录 » 教育院校 » 本科院校 订阅RssFeed

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周口师范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地处三皇故都、老子故里、历史文化名城周口市。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颍河、沙河、贾鲁河在此交汇,不尽东流;漯阜铁路连线京九和陇海线,横穿周口;宁洛高速、大广高速等数条高速在此交汇,是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吮千年文化滋养,依厚重历史沉淀,校园花木交荫,绿围翠绕,鸟语花香,四季如春,风光旖旎,景色宜人。   周口师范学院始建于1973年,历经周口师范学校、周口师范专科学校、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近年来,学校拉大办学框架,拓宽办学途径,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层次,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被确定为“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和周口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支持周口师范学院转型发展协议,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   学校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藏书16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200余种,建有中国学术期刊网镜像站点和5000多种期刊集成化全文数据库;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培育基地、省级创新创业平台20余个。学校先后被定为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国培计划”培训基地。

www.zknu.edu.cn - 2017-06-26 - 收藏 点击查看

郑州师范学院

郑州师范学院坐落于黄河之滨,嵩山之麓的河南省省会郑州, 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10年3月在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河南省立郑州师范学校,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占地面积1060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各类实验实训室160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66多亿元;有附属中、小学6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50余万册、电子图书59.6万册、报刊8099种、电子资源数据库8个。建有千兆光纤接入、万兆双核心校园网。 学院现有教职工106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5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77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60余人。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文、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31个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项,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训计划改革项目1项,河南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www.zztc.com.cn - 2017-06-26 - 收藏 点击查看

宿州学院

宿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宿州市,是该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皖北宿县区师范学校,1983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学院,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成功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近年来,学校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发展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培育“建应用专业群,走内涵发展路,聚校地合作力,创文化育人牌”为基本内涵的办学特色,努力推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校园占地1146亩,预留用地1160亩,建筑面积44.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185万元。图书馆面积3.4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79.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6.7万册,期刊993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59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经、艺、教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7360人,成人教育生3692人。有专任教师720余人,其中正高58人、副高218人。 2008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获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集体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特色专业9个。

www.ahsztc.edu.cn - 2017-06-26 - 收藏 点击查看

武汉商学院

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业务主管部门是湖北省教育厅。学校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官湖畔,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学校全日制办学规模一万余人,坚持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院部。 学校开办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汽车服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动画、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软件工程、财务管理、休闲体育、物联网工程、车辆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机器人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经济与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翻译、电子商务(技术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方向)、电子商务(创业方向)、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办学)等2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另设有30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率先在全国开办了赛马专业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7项,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4项。近年来,14项成果分获省、市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63%,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0%,有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0人、“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0人。

www.wbu.edu.cn - 2017-06-26 - 收藏 点击查看

梧州学院

梧州学院创办于1985年,前身是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3年10月,原梧州市教育学院、原梧州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梧州学院是一所多科性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梧州学院地处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美誉的广西梧州市。梧州市是广西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928年,广西大学在梧州建校办学。 梧州学院校园坐落于桂江西畔,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幽雅宜居。校园面积约1100亩,另有扩建及预留用地400多亩。现有北校区、师范校区和东校区三个校区。 梧州学院设立有9个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2387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2206人、专科生1821人,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22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生8238人。教职员工1100多人。 梧州学院办学定位明确。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为支撑,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立足梧州,服务“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辐射两广,面向东南亚,逐步形成了“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的办学特色。 梧州学院学科专业特色明显。学校设置43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高专专业,涵盖了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门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是学校的优势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产业经济学、旅游管理、机械及自动化是广西重点学科,软件工程是广西重点培育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全国高校特色专业,旅游管理、艺术设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林产化工、环境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广西特色专业。 梧州学院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十二五”期间,学校累计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1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15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11项。建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自治区级高校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学校是广西高校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广西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广西整体转型试点高校。依托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建成了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梧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创客空间、微软IT学院、中科创新创业学院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0多项。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校考察调研时,对学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梧州学院科研工作服务地方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累计获得科研项目550多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63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目前,学校立项建设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授权学科)、3个硕士学位支撑学科、 1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重点学科、 3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围绕地方需求,学校完成了多项区、市重大招标课题,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成果。学校成功研发(开发)了10多个(套)应用软件和设备,系列人工宝石智能加工设备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填补了西江水道智能化船闸调度的空白,“360度全景成像处理系统”已经远销欧美市场。 梧州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8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36人,获得博士学位57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5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人选3人,“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人选9人。 梧州学院办学设施完备。现有校舍25万多平方米。校园建筑以欧式风格为主,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明理楼、图书馆、体育馆、网球中心、A11学生宿舍等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200多万元。建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教学中心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其他各类实验室80多个,面积19000多平方米。图书馆面积25000多平方米,馆藏图书91万册。学校校园网上运行各类服务器65台,拥有校园网络安全平台以及梧州学院网站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10个信息管理系统,建成4个网络教学平台、5个学科网站、32个课程网站和25个二级部门网站,为学校的教学、办公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保障。

www.gxuwz.edu.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历史追溯到1954年3月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1973年10月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7月,在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上,并入原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等教育师范专科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是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也是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的首批试点院校。 学校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遵循“锲而不舍 止于至善”的校训和“负重自强 创新求真”的校风,以围绕服务0-12岁儿童成长发展,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一体化机制为特色发展方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大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相互融通、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现设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前教育学院(重庆学前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美术学院,开设有22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已有市级本科特色专业6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13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市级教学改革项目113项,是重庆市高校第一批质量工程项目与教学改革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积极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已建有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学前教育发展中心、重庆市功能性食品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启智”众创空间、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同时,学校还承担有重庆市教委设立的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等“五中心、四基地”的相关工作。 学校注重教师以科研促教学。2011年以来,学校教师独著、主编专著教材共11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5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SCI、EI、CPCI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30篇;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5项、国家自科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1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 学校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南山人才工程、特聘教授计划、双师教师成长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等,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824人(其中专任教师616人),内含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92人(其中正高72人,副高32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6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0人)。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劳动模范1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www.cque.edu.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邢台学院

邢台学院前身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始建于1910年(宣统二年),是当时直隶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师范之一。1912年民国建立后,改称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曾用名河北省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范学校等。1984年升格为邢台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3月,与原邢台教育学院、邢台经济管理干部学校三校合并,成立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目前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一脉单传、在原校址上不断建设延续传承发展而来的高校。   学校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等不同时期,为民族利益和国家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1925年5月,直隶四师党支部委员会成立,是当时冀南地区建立最早的中国共产党支部之一;1931年3月,四师学潮运动,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推进了高校民主治校进程。学校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专家学者,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如原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河南省委书记、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张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书记乔晓光以及著名书画家白寿章、著名诗人王亚平、著名史学家胡如雷等。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的毕业生遍及邢台的各个工作领域,为邢台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师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门人才。在邢台教育领域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11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莅临学校视察;2002年7月,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到校视察,均对学院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近年来,学校按照“资源整合、集中办学、走出债务困境,推动学校实现新时期的新发展”的整体思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邢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全面加强了校园基本建设,校园环境改观,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成就。进入“十二五”,学校工作重心逐步由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向内涵建设上来,正在加大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激发学校内在的发展动力;贴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坚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教学的指导方针,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的应用性研究;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引领作用等等。全院上下正在按照“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   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943.16亩(另有发展预留用地758亩),建筑面积33.88万平方米,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万余名。学校图书馆藏书98.4万册,仪器设备总值9385万元,电子图书220余万种。学校现有教职工1243人,教师91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60人,博士、硕士543人。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系部),76个本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法、管、史、教育、艺术9个学科。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高地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美术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www.xttc.edu.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小学和学前师资为重点的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建国初期江苏省较早设立的17所公办本科学校之一。1959年,江苏教育学院在全国省级教育学院中率先举办普通本科教育。“文革”期间学校一度停办,1978年复办并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生,1996年起恢复招收普通本科生,2003年起招收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师范生。2013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6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江苏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秉承“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精神,按照学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内涵、特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 学校现有草场门、浦口、小行3个校区,占地面积524.32亩,另有占地面积1201亩的溧水校区在建。2015、2016年,溧水校区建设项目作为教育类唯一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预计2017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26个本科专业、2个教育硕士联合培养专业,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现有专任教师410人,另有外聘教师66人。专任教师中其中高级职称者203人,占专任教师的49.51%(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16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348人,占总数的84.88%。 学校具有长期举办本科师范教育的教学科研积累。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各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6个、精品课程9门,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建设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和实践教育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近4年共发表期刊论文1615篇,其中SCI/EI收录169篇,权威核心论文79篇,CSSCI期刊论文116篇,其他核心291篇。承担科研项目3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37项,市厅级项目153项,横向项目18项,校级项目159项。

www.jssnu.edu.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邯郸学院

邯郸学院位于太行山下、支漳河畔的太极圣地、成语之乡、文化历史名城——河北省邯郸市。办学历史始于1905年成立的邯郸县初级师范学堂,1982年升格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与第一教育学院、第二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校合并,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邯郸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6人,专任教师7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35.6%,博士、硕士69%。全日制在校生19060人(含分校),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3831人。建有15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涉及9大学科门类。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5亿元,纸质图书111.93万册,数据库29个,电子图书200余万种,建有 9个实验中心,225个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和18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校区占地699.56亩,建筑面积30.85万平方米,是河北省“十大设计创意建筑”之一,绿化覆盖率52.03%,绿地率45.01%,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5年4月邯郸市政府批准邯郸学院南扩,南扩后校区面积将达到1200亩,建筑面积将达到5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学校坚持“立足邯郸,服务社会,承文育师,融导产业”的服务面向定位,实施“创和谐环境,抓内涵建设,重协同创新,走特色之路”的基本战略,以“培育合格人才,提升服务能力,彰显办学特色,成为综合性、应用型、特色鲜明的地方强校”为发展目标,努力培养具有“毕业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能上手、上手成骨干、骨干留得住”的职业能力,具备“爱国爱家爱他人、感恩包容会做人、就业立业干成事”的品德修养和发展潜力,具有良好道德品行、文化素养的优秀公民,具有成家立业、养家育后能力的幸福个体,具有成就自我、奉献社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出丰硕的办学成果,我校成为河北省唯一的学校整体综合改革试点,拥有省内同类院校中唯一的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研发中心以及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26个。《邯郸学院学报》连续三届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其中“赵文化研究专栏”以全国排名第四的成绩荣获教育部名栏。近五年(2012年-2016年),教师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河北省教研成果奖、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音乐金钟奖等省级以上奖项38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78项,发表各类期刊论文15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检索论文达到256篇。先后出版《赵文化与华夏文明》《荀子史话》《邯郸区域经济研究》等著作、教材50部,申请获得知识产权授权181件。艺术学院袁庆禄教授已经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版画大师,近期他创作的大型套色木刻《史可法殉城》以最高得票率入选“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陈列。

www.hdc.edu.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毗邻雄安新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条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6年,学院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列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试点院校。2017年,学院成为“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全国首批13所试点院校之一。 学院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前身是始建于 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1978年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 学院占地920.2亩,已建成34.32万平方米。学院现有物理、化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心理、语言等8个类别的实验室,单价 10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99.81万元,并建有千兆校园网。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124万册,数字图书48万余册,期刊 1200 余种。拥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8980余册,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珍贵影印资料千余册。图书馆现有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18个全文数据库。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0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938人(专任教师65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5人,副高级职称25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69人,另有在读博士16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17人,外籍教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省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省社科优秀专家3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4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师德标兵2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 学院紧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特别是保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面向保定主导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汽车服务、现代物流、区域生态、文化艺术、教师教育五大特色专业集群,构建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21个,涵盖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艺术教育”成功上线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站,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个,省级教改课题21项。近五年,学院共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64项,市厅级课题392项,横向课题17项,成立了17个科研团队;国内外公开发表各级学术论文230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65篇,被SCI、EI、ISTP收录索引72篇。1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2项成果获市厅级奖励。

www.bdu.edu.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公网安备 3506250200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