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铜陵学院是安徽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坐落于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迄今已有50多年办学历史。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 学校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约873630平方米),各类校舍面积4205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65亿多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8.43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现有教职工 875人,其中专任教师 74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2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94人,外聘教师200余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329人,成人教育在籍生 2068人。 学校现有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法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12个学院,另设有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现有59个本科专业(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
www.tlu.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辽东学院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坐落在中国最大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辽宁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和辽宁省唯一一所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院校。学校于2003年4月组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安东农业专科学校,2010年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分为临江和金山两个主要校区,临江校区沿鸭绿江而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环境幽雅,景色旖旎;金山校区坐落于著名旅游胜地五龙山下,林木葱茏,空气清新。校园占地总面积1280亩,建筑总面积40.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1亿。现有在校生16220人。 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设置47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招生专业。现有国家级试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承担了省农村助理全科医生培养项目,被授予国家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省级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760人,专任教师1027人,其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53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80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9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8人,省专业带头人4人。学校实施中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人才梯队建设工程,开展“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市级以上研究课题280项、横向课题1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3555余万元,共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87项,奖励高水平论文415篇、专利202项。
www.ldxy.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太原学院前身为1984年创建的太原大学,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9月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太原大学教育学院撤销原建制并入。学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太原市人民政府管理、教学工作接受山西省教育厅指导。 学院位于太原教育园区中央,与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晋中工业区和武宿综合保税区、山西科技创新城相毗邻,是太原市与晋中市“同城化”建设的交汇点和衔接带,区位优势突出。 学院基础设施优良,办学条件优越。学院新校区规划用地1828亩,现总占地面积1308亩,由新校区、旧校区、北校区、中校区组成。校舍建筑面积31.86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135.1万元,馆藏图书145万余册。 学院现有教师85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教授2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265名,博士19人,硕士531人。现有20个系,2个教学部(思政部、大学英语教学部),2个教学中心(计算中心、公共实验中心),其中10个系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学院现有53个专业,其中21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院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人数13432名。
www.tyu.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台州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和台州市共管共建的综合性普通高校,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台州师专,其办学源头可上溯至1907年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学校在发展历程中海纳百川,先后汇聚了台州教师进修学院、临海师范、台州卫校、温岭师范等多所学校。 学校现在临海、椒江两地办学,校园总占地面积1525亩、总建筑面积54.4万㎡,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6.2万册、电子图书60万册、网络数据库42个、音视频资料1117小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校园功能齐全,设施先进。 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开设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优势专业9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是浙江省十大教师教育基地之一,现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家,省级一流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级各类平台10多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68人、博士213人,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78.4%,有6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30多人次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千人计划”人才等各类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42人受聘担任国内名校的研究生导师,还聘请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www.tzc.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其办学基础是创建于1949年的山东省团校,迄今已有66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团校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时承担着普通本、专科教育,成人本、专科教育和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等多重教育教学任务。 学校占地面积1040亩,建筑总面积26.6万平方米,位于济南市高新产业带中心,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7.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984万元,建有各种实验、实训室86个,教学用微机3024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826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6878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5万册,电子图书139万册。高度集成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实施了以培养名教师、创办名专业为主要内容的“双名工程”。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博士和其他高层次人才,注重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培养,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适合学校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07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师等19人,45人在省级学会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 学校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现设43个本、专科招生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1个,省级示范专业、特色品牌专业10个,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36门。 近年来,学校独立承担或参与的教育部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7项,7项教学研究成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奖励,其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3人次在国际专业比赛中获奖。一批专业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如舞蹈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舞蹈学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首批重点学科;2005年舞蹈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专业,2006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教育实训基地,2011年舞蹈学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强化),2012年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旅游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物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等专业也因办学特色突出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舞蹈专业学生参加中央和有关省市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30多场次,在全国和省级舞蹈专业比赛中获奖120多项,其中以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金奖、“桃李杯”和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为标志的国家级一等奖6项,以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泰山文艺奖”为代表的省级一等奖58项,实现了山东省舞蹈界在全国舞蹈专业比赛“荷花奖”和“桃李杯”两个奖项上零的突破,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国庆60周年,学校舞蹈学院作为全国地方院校和山东省舞蹈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连续12年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北戴河接待中心的邀请为中央领导同志服务,多次受到中央首长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表扬。近三年,毕业生7月份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89.71%,年底各专业平均就业率超过95.8%。物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学校被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www.sdyu.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齐齐哈尔医学院位于闻名世界的丹顶鹤的故乡,风景秀丽的嫩江之畔。学院始建于1946年,至今已有71年的办学历史。校园规划占地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学院设有24个教学及教辅机构。现有教职工5570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人员1059人,学院本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的比例为86%。现有普教、成教、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16703人。设有本科专业20个,涵盖了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等5个学科门类。其中,精神医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精神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省级教育科学A类研究团队。2010年,学院被评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学院被评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学院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5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和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验收,晋升为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院设有各类科研机构35个,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领军人才梯队、齐齐哈尔医学科学院和卫生检验中心。 学院主办三种期刊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均为国内公开发行。《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均为国家级、统计源核心期刊。
www.qmu.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宁夏师范学院坐落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市,隶属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宁夏唯一的师范类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为1975年建立的六盘山大学,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固原地委副书记胡启立先生任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组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是自治区教育厅和固原市人民政府共建单位。2012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宁夏首所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宁夏首批整体应用转型试点高校,同年,成为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创建单位,并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质。 建校40多年来,学校深深根植于“西海固”这片热土,以服务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几代宁师人恪尽职守,风雨兼程,诲人不倦,薪火相传,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师精神,坚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和“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倡导“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力行”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近40000人,被胡启立先生誉为“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www.nxt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晋中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晋中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中教育学院、晋中职工大学三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山西省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三晋腹地、晋商故里—山西省晋中市,是入驻山西省高校新校园区的九所院校之一。 晋中学院占地面积82.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1.6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97.5万册,纸质期刊1322种,电子图书16.5万种。学院校园网覆盖全校所有教学、科研、教辅、办公、生活场所,联网计算机2000多台,为教学、科研、远程教学、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晋中学院现设文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学院、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械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教学学院。现设本科专业39个,涵盖文、理、工、法、经、管、教、史、艺等9大学科门类。学院面向山西、天津、重庆、辽宁、宁夏、河北、河南、江西、内蒙古、陕西、黑龙江、安徽、四川、湖南、山东、吉林、湖北、广西、云南、贵州、甘肃、海南、广东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0余人,成人教育学员13000余人。 学院在职教职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山西省教学名师9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500余人。在教师队伍中,有一批知名学者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此外,学院还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聘请40多名著名教授、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 学院长期注重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一主一辅一副多能”、“‘两课’‘3+1+1’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等20多项教改课题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00余项。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论著、教材近500部,获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有200多篇论文被SCI、EI、SSCI等收录。学院有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晋商文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语言与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毽球协会科研培训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学院还承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2006年“体彩杯”全国毽球培训推广活动和全国毽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暨毽球国家级裁判员考试。
www.sxjztc.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内地通往藏区的门户——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 学校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84年10月。1986年5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甘南视察时亲笔题写了校名。2009年3月,学校升本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师范院校。2013年5月,确定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 学校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1.0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60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总面积2.9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13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76亿元;馆藏各类图书文337.3万册,纸质图书71.8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2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93个。校园网实现全覆盖。 学校现有教职工700人,其中专任教师50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2%;教授51人,副教授15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2%;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3人,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人,甘肃省“园丁奖”12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3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人。
www.gnun.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信阳农林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信阳。信阳地处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楚风豫韵交汇交融,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宜居之城、旅游之城、创业之城,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活跃的地方建设,为莘莘学子学习深造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前身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成立的汝宁府中等实业学堂。一百多年来,学校发扬“艰苦创业、负重奋进、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秉承“志向立高远、学问做精细”的校训,已建成一所以农林学科专业为特色,农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普通高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人,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校园占地143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4.5万余平方米。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职工8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3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50余人。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管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校设有农学院、林学院、水产学院、茶学院、牧医工程学院、食品学院、园艺学院、规划与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文学艺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国际交流与合作部、继续教育学院共19个教学单位,设置有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农学、林学、园林、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茶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园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网络工程、物流管理、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审计学、商务英语、制药工程、酒店管理等24个本科专业和若干专业方向,以及畜牧兽医、烹饪工艺与营养、会计、环境艺术设计等30多个专科专业。
www.xyafc.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