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衢州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1993年学校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衢州学院。2015年7月获批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学校,同年12月获批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学校坐落于素有“四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校园占地70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2.23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设备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富有现代气息,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基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立了“立足衢州,面向浙江,服务地方,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 学校设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社会科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涉及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等6大学科门类的本专科专业34个,其中本科专业22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00余人,其中本科生5200余人(工科专业学生3200余人)。拥有省级本科优势专业1个,省新兴特色专业4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83万余册,订阅中外报刊1400余种。设有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附属学校1所——衢州市实验学校。
www.qzu.zj.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坐落在国际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内,曾先后隶属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4月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现为中国宇航协会理事单位、广西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单位。办学近40年来,学校秉承航天精神,依托航天办学、依托工业兴学,致力于建设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学校办学实力较为雄厚。学校占地面积77122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融山水人文为一体。校舍总建筑面积352060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39610平方米。固定总资产42977.99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365.21万元。纸质图书116万余册,数字资源2.5TB(无数据)。
www.glcat.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 学院的前身是1947年8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开办的中央工委青年干部训练班,由中央工委直接管理。60 多年来,先后经历了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和北京电子专科学校、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发展时期。 学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富丰路7 号,坐落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内,南临园区总部基地,东接西四环主干道。占地140 余亩,建筑面积7 万4 千余平方米。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完备,生均占有教学资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被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教委授予“文明校园”、“首都文明单位”称号。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 余人。 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先后题词勉励,江泽民同志还为学院题写了校名。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王刚、栗战书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多次亲临学院视察工作。 学院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管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现有5 个系和2 个教学部:信息安全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通信工程系、管理系、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部和基础学科教学部。下设8 个本科专业。 学院研究生教育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3 个(联合培养):密码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 个: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
www.besti.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兰州文理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甘肃教育学院和甘肃联合大学分别创办于1950年和1985年,2001年7月,两校合并组建新的甘肃联合大学。2013年4月,经教育部同意,在甘肃联合大学基础上建立兰州文理学院。2015年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史百战教授、校长汪建华教授。 学校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地方需求,打造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办学思路,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一批服务文化大省建设的学科专业、培养一批服务文化大省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一批服务文化大省建设的理论成果”的指示为主线,按照“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突出应用、提高质量”的方针,全面推进转型发展。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整体面向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应用型专业特色和重在培养文化、旅游、传媒、艺术等文化人才的办学特色。 学校位于甘肃兰州雁滩黄河之滨,校园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教职工8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610万元;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 学校现有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师范学院、外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社会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艺术中专部(甘肃省艺术学校)共15个教学单位。开设了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出版、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软件工程、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财务管理、投资学、学前教育等19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构建了以文化、旅游、传媒、艺术为统领的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有甘肃省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西北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中塔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化工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成115个校内实验室,12个实验教学中心,15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兰州立体影视制作中心是西北首家从事2D转3D的影视制作基地,已成功孵化出兰州第一家数字影视制作专业公司。
www.luas.edu.cn - 2017-06-22 - 收藏 点击查看
哈尔滨学院是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哈尔滨,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培养“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坐落于素有“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冰城——哈尔滨,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哈西核心地区,地处地铁1、3号线沿线,毗邻哈尔滨西客站,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校区错落分布、疏朗有致。充满异国风情的欧亚经典建筑掩映在苍阔、雄健的松树林中,尽显“欧亚之窗”校区中西合璧的园林艺术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被黑龙江省建设厅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学校现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1个;省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研究基地9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71项;发表学术成果1987篇(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49项。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突破1800万。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2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322 人,占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 452 人,占教师总数的72 %。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6名。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多名教师获国家优秀教师奖、国家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等奖项。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研究团队、市专业领军人才梯队10个。教育部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11门。
www.hrbu.edu.cn - 2017-06-22 - 收藏 点击查看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升本以来,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12月,成为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6238.44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7.676万册、电子图书56.5万册、中外文报刊701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985.7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0396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九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38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www.aku.edu.cn - 2017-06-22 - 收藏 点击查看
西藏藏医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公办独立设置的藏医药高等学府,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单位和藏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是全国普通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西藏自治区文明单位。 学校于1989年9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创建,位于文化积淀深厚、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市。建校27年来,为全国培养了5000余名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勤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藏医药专业人才,并禀承圣贤雄风,成就藏医气韵,完成了学校性格塑造,形成了“厚德、勤学、笃行、利众”的人文品质。 学校校园面积123亩,重点特色为实验标本中心、图书馆和藏医药天文星算博物馆。实验标本中心有藏药动植矿标本室、藏医器械展示室、解剖标本室和藏医临床技能实训室、护理学模拟实训室、现代医学基础实验室、传统藏药炮制实验室等重点标本展示室和教学实践室;图书馆馆藏文献中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函,教学唐卡81幅;藏医药天文星算博物馆展示了西藏各个历史时期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事迹、塑像和使用器械等,全面再现了藏医药历代圣贤的丰功伟绩、藏医药悠久灿烂历史和辉煌发展成就的轨迹。 学校现有职能处室10个,教学科研单位11个;开设有藏医学、藏药学、藏医高等护理、藏药市场营销4个本科专业;建有藏医学、藏药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基地;拥有藏医预防保健学等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藏医学、藏药学2个西藏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民族医学(藏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民族医学(藏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www.ttmc.edu.cn - 2017-06-22 - 收藏 点击查看
湖北医药学院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湖北省及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坐落在“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圣地武当山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之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世界卡车之都”湖北十堰。这里既是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和信息物流集散地,也是求学深造和开展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学校占地1477.41亩,校舍面积39.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85亿元(不含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190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 学校成立于1965年,原名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独立设置定名为郧阳医学院,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合格评估,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结论,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开始举办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2015年2月,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地区结合部重要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厚德济世、励学育人”之精神,恪守“厚德、勤学、求实、创新”之校训,坚持“尚医德、崇人文,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中西部地区,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用型医学人才。学校建有14个二级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精神医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科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应用心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8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特色建设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建设)专业;建成17门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含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2项国家“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项目、7项国家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及一批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学校已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各级各类医学人才8万余人,涵盖长江中游和秦巴山区市、县医疗机构近半数业务骨干。
www.hbmu.edu.cn - 2017-06-22 - 收藏 点击查看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24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57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21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万余人、留学生50余名、继续教育学生6000余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8项。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72项、省部级奖项391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1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
www.xysfxy.cn - 2017-06-22 - 收藏 点击查看
淮南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坐落于国家园林城市淮南市,学校位于八公山下、淮河之滨,山水相映、风光秀丽,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淮南市政府命名的花园式学校、园林式单位。连续五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占地面积1216亩,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拥有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各类图书170万册。拥有配套齐全实验实训中心21个,各类实验室236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30多个。 学校现有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金融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少儿舞蹈研究中心)等15个二级学院。开设60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9275人。
www.hnnu.edu.cn - 2017-06-22 - 收藏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