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福建江夏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4所前身校(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分别隶属于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司法厅和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学校主校区坐落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现校园占地面积1382.7亩。学校新校区建设得到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的慷慨捐助。目前面向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560人,其中本科生13773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办好福建江夏学院”作为重要条款之一,明确提出:支持福建江夏学院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学校“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福建省第一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获批为福建省第一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14年);正式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4年);获批福建省普通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6年)。
www.fjjxu.edu.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
黑河学院始建于1958年,坐落于素有祖国北疆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黑河市,是中俄4300多公里边境线上我国境内唯一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黑河学院历经黑河师范专科学校、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等发展阶段,2004年晋升为本科院校,2006年纳入省属院校。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以培养区域型人才、服务边疆发展、弘扬地方文化为己任,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创新发展、育人戍疆”的办学精神。 黑河学院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发展,全面提升质量。学校占地面积53.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854.46万元。设二级学院14个,开设3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773人,其中专任教师525人,博士12人,硕士355人。全日制在校生9871人。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重点专业3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精品课程3门,省教学团队2个;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建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教育科研基地1个,省学术交流基地1个;十二五以来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28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44项,授权专利324项;建有黑龙江省TRIZ理论研究所、中俄边疆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比较教育研究所、环艺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www.hhhxy.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全国第一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2.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51万余册,数据库33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 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0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6000人。
www.cslg.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
吉林医药学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共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3万余名医务人才,被誉为“白衣战士的摇篮”。2004年8月,学校由军队整体移交吉林省,成为省属公办高等学校,是吉林省惟一独立设置的西医本科院校。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是国家绿化模范单位、吉林省园林式单位。校区位于吉林市吉林大街5号,校本部占地面积52.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4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85.91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3个;文体活动中心建筑面积0.50万平方米;室内外体育运动场所占地面积5.52万平方米;校园主干网为千兆带宽。 学校现有16个党政机关、3个群团组织、13个教学单位、5个教辅单位;2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四六五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和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吉林油田总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34家。 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49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2人,高级职称21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省拔尖创新人才5人(第一层次人选1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省青年科技奖1人,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型教授1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师2人。
www.jlmu.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
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建校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豫皖苏军区开办的卫生干部训练班。2004年8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学校移交四川省政府,由“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更名为“成都医学院”。五十七载金戈铁马,血火淬炼;十余年国民高教,快速发展。学校始终继承和发扬“特别讲政治、特别顾大局、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秉承“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校训,坚持“玉汝与成、至善弘医”的成医精神,现已形成以医学学科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和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 2000年,学校开办本科专业;200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以学校牵头的“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四川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临床医学、药学2个专业获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资格;2016年,以优良成绩成为省内首家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高校。 学校现有新都、天回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4.9亩。有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全日制在校生1.18余万人,继续教育学生2.42余万人。有二级教学院系11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5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四川省特色专业3个,四川省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有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共建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7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95人,其中高级职称28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含博士、博士后)545名。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4名,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带头人13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7人,厅局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8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医德标兵2人。
www.cmc.edu.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本科层次的民族师范院校,也是贵州省第一所升本的地方高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次;2011年获批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院校;2013年获建省级院士工作站;2014年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并成为教育部20所转型发展案例院校之一。
www.sgmtu.edu.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
集宁师范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临呼包鄂经济圈,东、南与京津晋冀经济带联接,北与蒙古国接壤,是风电之都和“神舟”家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集宁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31年,原绥远省在集宁创办绥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启了乌兰察布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依托之前设置的集宁师范学校,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集宁师范专科学校。2009年3月,教育部批准在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集宁师范学院。
www.jntc.nm.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
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三国文化底蕴深厚,钧瓷艺术独具魅力,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等称号。 许昌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1946年7月,河南省立许昌师范学校成立,五区联师并入许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健康发展,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调整为中等师范学校,1978年首批复办师范专科,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4年,许昌卫生学校并入许昌学院。许昌卫生学校始建于 1952 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河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并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近1700亩,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8万册,电子图书资源丰富。拥有功能齐全的音乐厅、学术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先进的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高标准运动场等,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1514人,其中专任教师1181人,副高以上职称373人,博士23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次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4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拥有4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
www.xcu.edu.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
贵州理工学院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教育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应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于2011年7月启动创建,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筹建,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在原贵州工学院、贵州工业大学校址设立的,以工学为主体,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所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贵阳,学习生活环境优雅,教学科研设施完善。现有16个学院,3个基础教学部门,24个本科专业,教职工749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1505人。2016年4月起,正式获批招收留学生。 学校本着“高起点、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贵州、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秉承“知行至善、厚积薄发”的校训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保障质量、培育特色”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关键、体制机制改革是动力”,走“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人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学治校,以严谨求实的校风教书育人,努力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为社会培养“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获批成立了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立项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健康智造众创空间”、贵州省“贵州理工学院院士工作站”、“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培育基地,首家引入正版SAS数据分析软件,打造高密度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公共科研平台。“贵州省航空轻金属材料及焊接技术团队”、“贵州省航空新材料与焊接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重金属原位调控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贵州省绿色过程工程人才基地”成为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智能优化与数据挖掘团队”和“隐伏矿床勘测团队”成为贵州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学校拥有多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培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创新创业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被列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成为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等。
www.git.edu.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
湖北文理学院是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有着28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魅力城市——襄阳市,并于2001年开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校,被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使我校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得到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支持的高等院校,并已建成2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www.hbuas.edu.cn - 2017-06-21 - 收藏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