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 - 网站目录 - 网址大全 
当前位置:网址大全 » 网站目录 » 教育院校 » 本科院校 订阅RssFeed

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政法学院是甘肃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组建为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1985年开办专科教育,1989年开办本科教育,2006年取得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资格,2007年开展研究生教育,2009年取得法律硕士授权资格,2010年获批法学、工商管理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4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是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院校和教育部确定的地方院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5年学校成为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开办普通高等教育以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法类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现有安宁区和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0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150余万册,数字资源1.6万GB,是甘肃省重要的政法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950人,其中专任教师612人,高级职称教师312人,博士(含在读)144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人员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3人,甘肃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兼职客座教授280人。

www.gsli.edu.cn - 2017-06-16 - 收藏 点击查看

陕西中医药大学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6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www.sntcm.edu.cn - 2017-06-16 - 收藏 点击查看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为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7年3月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2000年,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举办本科教育;2014年,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9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多万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涌现出数百名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和教育管理者,被誉为“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学校现有方山、莫愁和晓庄三个校区,校园面积近1500亩。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3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1228人,其中正高职称者103人,副高职称者345人,专任教师875人。在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者70人,副高职称者28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0人。学校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现有校外兼职教师213名、境外教师16名,柔性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若干名。 学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文学院、商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

www.njxzc.edu.cn - 2017-06-16 - 收藏 点击查看

黄山学院

黄山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黄山市,是一所综合性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始创于1978年的徽州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12月,更名为黄山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黄山学院。   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现有校园面积1800亩,校园生态丰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校舍建筑面积45.79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约2.097亿元,图书馆藏书133.7万册。学校拥有一批设施先进的综合实验室、分项实验室,并拥有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语言实验中心、电化教育中心等现代化设施,形成教学、科研、实验、阅览、运动、娱乐、生活等配套完整的建筑群体。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并富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880人,其中专任教师769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0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30人,双能型教师388人。拥有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有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和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此外,学校还聘有名校名师为兼职教授,并长期聘有多名外国文教专家。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涉及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约18000人,招生面向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北、云南、重庆、广西等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学校还与美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29所高校签订了友好交流协议,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留学生教育,每年派师生出境交流学习100多人次;2006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来校就读,2013年获批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院校。   学校自建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500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五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荣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机关领导还来我校进行了专题调研。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规范办学,民主管理,精心育人,办学成绩显著,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院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高校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省高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高校、省花园式学校。2012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获批为省级“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15年,被列为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学校。

www.hsu.edu.cn - 2017-06-16 - 收藏 点击查看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是在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本科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学校坐落于九州之中、中华腹地的河南省省会郑州,毗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学校占地面积2112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三万余人。设有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等20个教学院(系)、5个教学部、1个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1个国际教育学院。学科专业设置涵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建设有100多个专业和专业方向。畜牧、兽医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动物科学、财务管理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等1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92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67%。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10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71%。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省杰出创新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0多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在教学改革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着力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先后创建了“2+1”、“双循环”、“三二四”等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5部。学校设置省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教研究室、企业发展研究所等专门机构,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创新。近五年来,学校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6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2项,国家发明专利30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85篇,其中权威和核心期刊1317篇,被SCI、EI、CSSCI等收录90篇;出版著作、教材647部。

www.hnuahe.edu.cn - 2017-06-16 - 收藏 点击查看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地处首都北京,是直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老一辈妇女革命家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六十五年来,学校几经跨越式发展,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2002年正式转制为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始终秉承老一辈妇女革命家确立的为新中国培养新女性的办学目标,致力于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推动两性和谐发展,服务妇女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以“崇德、至爱、博学、尚美”为校训,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 学校目前设有21个本科专业,涉及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理学8个学科门类,同时还设有4个高职专业。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专业特色建设点,2个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 学校着力培育妇女/性别研究特色和优势,在全国第一个设立女性学系、设立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妇女人权研究中心,建设中国女性图书馆,在国内高校率先招收女性学专业本科生和以妇女服务、妇女维权为研究方向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入选全国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是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03年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4年获得招收港澳台(侨)留学生资格,2012年成为商务部援外培训基地。近年来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是中外女校校长论坛发起单位、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与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展交流,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政府推动妇女教育和妇女发展的重要窗口。 学校将继续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环境美校”的治校方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在引领先进性别文化、推动性别研究方面有重要影响,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型女子普通本科学校,努力成为全国妇女教育研究中心、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妇女干部培训中心和国际妇女教育交流中心,为建设一流女子大学而不懈努力。

www.cwu.edu.cn - 2017-06-15 - 收藏 点击查看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2009年确定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授权单位,2013年、2015年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分别通过教育部认证,2016年成为云南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已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对外教育态势良好;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特色鲜明,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综合性中医药院校。 学校有呈贡、白塔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总建筑面积40余万㎡。有纸质图书资源95.49万册,线装古籍图书1.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6个。 截止2017年5月,有全日制学生10555人,其中,本科生9642人,研究生853人,留学生60人。有11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一级学科(涵盖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有2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各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94项。 有教职工800余人,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有硕士生导师262人,博士生导师17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7人、教学名师8人、国医名师4人、名中医36人、荣誉名中医34人,云岭学者1人、云岭名师1人、云岭名医3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8人、技术创新人才1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及培养对象5人、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4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 57年来,几代名医名家倾囊相授,潜心育人,培养了6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有的植根云岭,造福桑梓,有的远涉重洋,光大中医,涌现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朱兆云;旅法中医专家、时空针灸创始人、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朱勉生;军中国医名师宁亚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陈本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王向明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杰出校友。 学校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西学博物馆;西学中医汉文化国际推广研究基地已通过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专家论证;校内建有的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是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学校是云南省中医药国际教育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云南省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是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主要成员单位,中国工程院重点项目《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及措施研究》咨询项目副组长单位,云南省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成员单位,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创新团队各1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院士工作站站点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8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实践教学基地129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药学类合作基地54个。 学校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研究三大科研集群,推进校政、校校、校地、校企合作,打造“保健品化妆品第三方检测、临床评价研究、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四大平台,弥补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科研平台短板。与省药监局共建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中医药联合专项基金”,是云南省中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与云南能源投资集团实行全面战略合作,与云南呦阳生物科技公司共建“云南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昭通、普洱、丽江等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近三年,学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5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8项,年均科研经费 3399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78级校友、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朱兆云领衔、学校赵毅、韦群辉2位教授参与的“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重大项目,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为97.8%,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46项,省级奖项109项。2013年开始实施的“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实践,获第三届云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活动已经成为书香云中、健康云中建设的品牌。 学校早在1990年就代表中国与西班牙合作办学,建立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被载入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年史册;从2007年发起并主办七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2015年在老挝开设“中医教育培训中心”,2016年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2016年举办首届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暨首届国际佤医药发展交流会。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瑞士、韩国、泰国、越南、印尼及港台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共培养留学生2133人。学校已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传统医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 欣逢盛世,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成为云南省八大重点推进产业之首,国家批准设立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学校将谋势而动,乘势而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围绕云南三大战略定位,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

www.ynutcm.edu.cn - 2017-06-15 - 收藏 点击查看

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苏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市市区。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和盐城教育学院;2002年国家级重点中专盐城商业学校并入。学校现有通榆和新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00亩。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1000人,设有文学院、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新能源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体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 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14个、非师范类专业4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重点专业(类)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省级卓越教师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是省教育厅指定的驻盐城市高校教学联合体牵头单位。 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哲社研究基地1个、省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沿海开发研究院是江苏省首批15家智库之一。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3项、部省级科研项目68项,在同层次高校中位居前列。荣获包括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高层次奖励。在SCI、EI、CSSCI上收录及发表学术论文近千篇。

www.yctc.edu.cn - 2017-06-15 - 收藏 点击查看

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www.lsu.edu.cn)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地处素有“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丽水市。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的处州师范学堂,以后几易其名,历尽沧桑。2004年5月在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和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原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浙江少师)、丽水工业学校(丽水工校)、丽水农业学校(丽水农校)都并入了丽水学院。

www.lsu.edu.cn - 2017-06-15 - 收藏 点击查看

衡阳师范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湖南省直属的普通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王船山(王夫之)故里、蔡伦家乡所在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衡阳市,地理位置优越,北望南岳衡山,南接奔腾湘江,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湘桂高铁、京珠高速、衡枣高速、衡邵高速、衡炎高速等环绕四周,距高铁衡阳东站2公里,距南岳机场20公里。学校前身为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百余年来培养了近30万莘莘学子,恽代英、张秋人、蒋先云、黄静源、黄克诚、江华、陶铸、张经武、张平化、张际春、曾希圣、唐天际、周里、秦光荣、盛荣华等是我校校友的杰出代表。 进入新时期,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重要战略机遇,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即“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2015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2017年,成功入选教育部—凤凰卫视·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www.hynu.edu.cn - 2017-06-15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公网安备 3506250200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