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 - 网站目录 - 网址大全 
当前位置:网址大全 » 网站目录 » 教育院校 » 本科院校 订阅RssFeed

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上海金融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是一所具有63年办学历史、以培养金融与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银行学校。1987年升格为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学校由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转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以上海市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9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金融学院。 学校位于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25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金融学科专业为核心、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设有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会计学院、保险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外语系、法律系、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2个教学单位和国际交流学院(中丹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3个专门学院。学校还设有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国购(自贸区金融)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 学校突出“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全校现有教职员工722人,其中专任教师457人。全校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8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198人。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国外培训或留学经历,约四分之一的教师具有企业、银行等实务工作经历。 学校以区位优势、行业优势和办学质量吸引优秀生源,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同时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000多人,留学生600多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3000多人,学校还积极为银行、保险、投资等各类金融与经济管理机构提供各类高端培训。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年来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其中中外合作项目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学校文体活动丰富,击剑体育特色项目久负盛名,是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

www.shfc.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唐山师范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是河北省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创办于1956年,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1998年被国家教委表彰为全国优秀师专,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示范校”。 学校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接京津,东与秦皇岛比邻,是河北省经济首强城市,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之一,区位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底蕴深厚,为学校办学创造了优越环境。 学校占地1037亩,建筑面积34.3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多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17万册;电子图书110余万册,数据库20个;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语音室178个;专业实验室171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81。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7000多人。设有15个系(院),54个本科专业招生,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5个,既保持和发扬了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又形成了非师范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学校重视继续教育工作,近年来,在国家级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评估中连续获得较好成绩,留学生教育也有一定发展,与海外多所院校保持了友好关系。

www.tstc.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合肥师范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坐落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创建于1955年,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2007年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首批“创业学院”立项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200多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3亿元,纸质图书104万册(古籍藏书省内前列);专任教师754人,其中正高57人、副高176人、二级教授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省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18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双证”教师115人。 学校设有14个学院和4个公共课教学部,普通本科专业53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0个,全日制在校生15100余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特色专业8个、精品课程13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4门;国家、省、校三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0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省级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 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共性技术研究院、国民体质监测中心7个,校级科研机构19个。近三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1518篇,其中被SCI、EI收录263篇;出版著作(教材)82部;获国家专利145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

www.hfnu.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沈阳工程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教育部批准的新升本科院校,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学校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38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5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884人,专科生952人,留学生46人。   建校60余年来,学校秉承服务地方、服务电力行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坚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获2015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学院、信息学院、新能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院(部);设有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公共外语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工程实训中心等6个教学部(中心)。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开设2个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4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

www.sie.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锦州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前身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1949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成立锦州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2007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经过7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915亩。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留学生教育4种办学形式;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3个办学层次;有医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有21个本科专业。学校1984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9年获得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96人。学校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任职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辽宁特聘教授7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6人。

www.jzmu.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甘肃省政府同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成为甘肃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以医学教育为主,涵盖医、理、工、经、管、教6个学科门类,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大学。 学校共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847人,其中专任教师629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5人,1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2人荣膺“甘肃省名中医”,8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4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20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3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有10952人,其中本科生10170人,硕士研究生742人,博士研究生39人。校本部设有20个教学机构,4个直属机构,31个科研机构。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6家实践教学基地(含10所附属医院)。学校现有22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

www.gszy.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前身为漳州师范学院。由原龙溪师范学校于1958年春设立师范大专班发展而来,同年9月在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漳州大学师范学院。1959年春,在原漳州大学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厦门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南平师范学院合并在漳建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70年停办。1977年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选校址,重建校园,先后经历了龙溪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龙溪师范大专班、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复办以来,闽南师范大学紧紧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次重大机遇,不断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办学水平实现了三次重大跨越: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第一次跨越;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第二次跨越;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了我校博士点建设零的突破,2013年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同时本科专业列入本一批招生,实现了第三次跨越。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现有18个教学院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500余人。设有64个本科专业,建立了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专业授权类别(19个学科领域),4个博士人才培养方向。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引、聘”并举,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1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76人,占42.84%,平均年龄41岁;具有博士学位的281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闽江学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4人,福建省“百人计划”1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3人,另有省级以上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师德之星等40余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方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国家级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示范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育改革试点及教改项目41项(其中“基于‘协同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入选福建省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六大攻关项目)。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课程、在线课程共2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战略,以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目标,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和科研建设。建有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6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学校重视高新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坚持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协同创新为导向,以省校两级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实施校企、校地、校所、校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利用学校技术、人才和资源的优势,与地方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院校和科研、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与台湾成功大学、东海大学等众多高校均保持着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与台湾明道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大叶大学、东海大学、世新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等校合作开展广播电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专业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 学校秉承“博学、明理、砺志、笃行”校训,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7万余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拼搏,建功立业,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彭冲、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领导,曾先后为学校题词或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校的未来前景寄予厚望。漳州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亲临学校现场办公,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 当前,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主动融入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 着力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和“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办校”四大重点工程,把我校建设成一所培养福建省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以教师教育和闽南区域文化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为加快建设新福建作出贡献。

www.mnnu.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12月,1998年9月由原煤炭部管理改为中央与山东省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2003年2月更为现名。 学校坐落在“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烟台,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和文明校园。学校占地93.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5.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10.51万册。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15个科学研究院(中心、所)。 学校现有教职工1180人,其中专任教师77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27人,博士279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20余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21000余人。

www.ccec.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兰州财经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展研究生教育;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和平、段家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7.1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9.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79.76万元,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245万册、数字资源8042GB,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8万人,硕士研究生近1100人,继续教育学员近3500人。

www.lzcc.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沈阳大学

沈阳大学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同时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奉天实业学堂和1906年创办的新民公学堂。 近年来,根据国家和辽宁省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学校秉承“厚德重学、至诚至勤”的校训精神,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域产业振兴理念,深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愈加鲜明,服务辽沈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学校获批成为全省首批10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5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68.2万册,电子图书24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亿元。 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12个,开设本科专业66个,涵盖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0个学科门类,各类在校生1.8万余人。学校还分别与大东区、沈北新区联合共建了2所附属实验学校。依托信息工程学院与沈阳浑南现代交通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依托教育学院创办了沈阳大学社区学院,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创办了沈阳大学女子学院和夕阳红学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1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35人,教授、副教授78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900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本科示范性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12名。

www.syu.edu.cn - 2017-06-13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公网安备 3506250200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