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 - 网站数据归档 - 网址大全 
当前位置:网址大全 » 数据归档 » 2017年06月 订阅RssFeed

List 数据归档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1171亩,有梅山路、史河路、少荃湖三个校区。东校区坐落于合肥市梅山路103号,西校区坐落于合肥市史河路45号,少荃湖校区坐落于前江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907万元。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6.16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储藏了11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www.ahtcm.edu.cn - 2017-06-09 - 收藏 点击查看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吉林乃至内蒙地区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唯一一所高校,是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高校,是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培养出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 一、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1954年与鹤岗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64年因院校调整又改为鸡西煤矿学校。1978年复建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0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13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

www.usth.edu.cn - 2017-06-09 - 收藏 点击查看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所在地东莞,是中国近代历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文明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全国篮球城市”等多个称号。 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提前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以良好成绩通过,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0年8月获批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5年9月被确定为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

www.dgut.edu.cn - 2017-06-09 - 收藏 点击查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由王震将军于1958年主持创建并亲任校长。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八一农大秉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优良传统和“困知勉行、积厚成器”的校训精神,致力于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现有教职工1405人,其中专任教师868人,教授167人、副教授27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06人,教师博士化率达到35.7%、国际化率达到13.5%。学校自主培养了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现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1个总局级领军人才梯队和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先后有34名教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学校还聘请了多名长江学者、龙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担任“王震讲座教授”。 学校设有11个本科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现有47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类别,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拥有“黑龙江优质米生产全程产业化技术”省重点学科群,作物学、农业工程、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省重点一级学科;农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以及专致培养通用和民用航空飞行学员的亮点专业——飞行技术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4500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1800人。

www.hlau.cn - 2017-06-09 - 收藏 点击查看

西安工程大学

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各类在校学生近20000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近2000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其中工程硕士专业授权点11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5个。

www.xpu.edu.cn - 2017-06-09 - 收藏 点击查看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建于1956年。学校已形成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已成为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教师教育、高原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级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入选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青海省主节点院校、CALIS青海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设成人教育学院(职业学院)、民族师范学院2个副厅级建制二级学院,共设17个学院。建有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盐湖学院、班禅研究院、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青藏高原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藏文信息研究中心等24个研究机构(智库)和3所附属中学。 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62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7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现有在校学生15000多人,现有教职工120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92人。其中,教授260人,副教授351人,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2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学科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3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7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家,7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计划, 5人入选2015年青海省“昆仑英才”计划领军人才项目。截至目前,学校已培养10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为青海省和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www.qhnu.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淮北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淮北师范大学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学校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   校园依山而建,芳草茵茵,花木扶疏,景色怡人,优美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分相山校区、滨湖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57万册,电子文献折合总量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23亿元,台件37562,实验室资源配置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现有16个学院、19个研究所(中心)、72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教育硕士。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较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67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24人。有“双聘”院士2名,“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皖江学者”讲席教授3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名,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7名,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8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名,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名,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4名,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名,省教学名师9名,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14名。

www.hbcnc.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委高校,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大学。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占地面积1624亩。学校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相结合,坚持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特点相结合,坚持“政治坚定、公民表率、业务过硬、社会栋梁”的总体要求,服务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是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学校事业发展提质增速。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04年国家民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签署共建协议,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经验推广高校,并多次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办学条件优良,人文环境幽雅,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荣誉称号,被银川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2015年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北方民族大学在内的6所委属高校,学校发展迎来新的契机。   学校现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6个民族的硕士生、本科生、预科生2万余人在读,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60%,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30多年来,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深谙民族文化传统,熟悉民族风俗民情,在民族地区安心工作,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践行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者,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捍卫者。他们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族和谐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www.nwsni.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齐鲁工业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创建于1948年,是山东省建校较早的公办本科院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71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3个艺术硕士授权领域、1个金融硕士授权领域,2个翻译硕士授权领域,涵盖工、理、文、经、管、法、医、艺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是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学校和“山东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 学校主校区长清校区坐落在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中心位置,北依黄河,南拥泰山,坐齐望鲁,文脉绵延;学校还设有济南市历下校区、历城校区和牡丹之都菏泽校区。学校现有2个学部、18个学院,在校生总数30000人。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条件先进,基础设施齐全,建有山东教育科研网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便捷高速的万兆网络服务。校园建筑、绿化按国际园林标准设计建设,为“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

www.sdili.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有清河小营、健翔桥、清河、金台路、酒仙桥5个校区,占地500亩,校舍建筑面积33.32万平方米。学校总用地规模1183.6亩的新校区已于2015年正式开工建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设立。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原隶属机械部,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设立的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和1946年设立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原隶属电子部,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校友遍布于世界各地、成就于各行各业。学校正式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首都及行业发展需求,特别是抢抓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机遇,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内部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努力寻找与信息时代、网络社会、高端制造等发展趋势的契合点,各项办学指标大幅提升,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社会贡献力有效提升。   学校设机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计算中心、机电实习中心、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面向西部3个省(自治区)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面向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内地西藏高中班招收本科生。学校现有12个专业和1个类别(计算机类)在北京地区一本招生,在京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或部分专业进入一本招生。现有在校生160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10人,普通本科生10749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3881人。

www.bistu.edu.cn - 2017-06-08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公网安备 3506250200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