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 - 网站数据归档 - 网址大全 
当前位置:网址大全 » 数据归档 » 2017年06月 订阅RssFeed

List 数据归档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女子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校名),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校,是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女子学院,是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现有教师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40人,博士、硕士437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员、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专家、学者。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万余人,设有9个系、27个本科专业。学校各类教学教育设施设备齐全,逸夫图书馆藏书近百万册,拥有120余个校内实训室,6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与省人民政府毗邻。校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秉承“懿德睿智、笃行臻美”的校训,致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四自”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高素质女性人才,学生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学校连续三届九年被评为“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学校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平安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是全国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教育(女性教育)学科研究基地、湖南省教育科学现代家政教育研究基地,并获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企业管理”等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

www.hnnd.com.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遵义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位于闻名中外、有“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美誉的革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所拥有百年教学历史的学府。1907年,遵义初级师范学堂在“兴学莫先于得师”的理念下应运而生,开启了遵义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正式成立遵义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遵义师范学院。2007年12月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4月获得贵州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美校园称号,2011年获“全国文明单位”,2014年成为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2016年获“全省高校加快发展目标绩效考核一等奖”。 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红军长征经过遵义的时候,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原校址召开过万人大会,接受革命影响的师生踊跃参加革命,学校成了黔北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中心。 经过百年发展,学校形成了“厚德树人,笃学致用”的校训、“遵道循义、敦品励学”的校风、“道业并重,德识双馨”的教风、“力学力思、求知求是”的学风。以“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己任,培养了大量扎根地方、面向基层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人才。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实现创建应用型综合大学和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着重突出应用性、地方性和多科性,推动学校由单一师范院校向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变、由服务基础教育为主向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为主转变、由注重基础理论培养向注重应用能力培养转变、由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向注重应用研究转变。即: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两个目标、着重三个突出、推动四个转变。 学校位于新蒲新区大学城中心,规划用地2700亩,其中已完成北区建设1000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有教职工1141人,专任教师79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5人,硕士学位教师459人,教授154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职称357人。有18个学院(教学部),普通本科专业47个,涵盖文、理、工、管、农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并向俄罗斯、老挝、坦桑尼亚等国招收留学生,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3627人,留学生109人。有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6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特色重点工程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2011年成为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学校,2013年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近年来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当前,学校正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做强做优师范类学科专业,注重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需求高度契合,大力拓展工、农、经、管、商等地方急需的学科专业,着力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文化特色鲜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的开放、协同、创新、卓越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www.zync.edu.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宁德师范学院

宁德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5年被评为福建省第十二届文明学校。获得团中央“强国杯”201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优秀项目奖等国家级奖项。升本以来,学校确立了“为地方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走“求精、求特、求优”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www.ndsy.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沧州师范学院

沧州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以“明德博学,知行日新”为校训,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和“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规划用地1028亩,现占地713亩,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实验室142个,教学设备仪器总值6800余万元;图书馆面积1.83万平方米,藏书7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300多种,电子图书20万册。 现有教职工818人(专任教师5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5人,副高级职称23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365人,另有在读博士12人,外籍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模范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8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6人。 学校设有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历史学院、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商学院、齐越传媒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18个教学单位,设有38个本科专业,48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史、理、工、管、经、法、艺、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部分专业按类招生。

www.caztc.edu.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白城师范学院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省西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2002年3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白城师范学院。2007年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以优良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7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8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11亿元。设有20个教学单位。有教职工899人,全日制在校生11694人。 学校设有46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有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研创新培育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12项。 学校建有“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白城盐碱地治理工程技术中心”“通榆年画艺术研究中心”“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中心”等10个省级科研平台,打造了教师教育研究、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草原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和基础理论研究、吉林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与应用5个校级研究高地,包含14个研究中心和18个研究所。三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8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454篇,其中,被SCI,EI,CSSCI,CSCI等索引收录论文62篇,重要期刊论文132篇;出版著作14部;获得国家专利16项。 学校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4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4人;拥有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主讲教授1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优秀教师4人,吉林省教学新秀1人;拥有吉林省劳动模范3人,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人,吉林省师德标兵2人。 学校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取得新进展,先后与俄罗斯、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台湾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的合作交流关系。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 “十二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16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学校。 扎根吉林西部近60年,学校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7万余名,其中许多人成长为区域基础教育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新华,全国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授赵明生,“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南欣元,“感动吉林十大杰出人物”“吉林省创业先锋”陈亚军,“吉林省骨干校长”“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张威等,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突出代表。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培育基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学校将继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秉承“厚德、明辨、博学、笃行”校训,坚守“爱、责任、荣誉”教育理念,遵循“发展的教育”办学理念,坚持“八个发展”,实施“八个战略”,推进“八项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加快转型发展进程,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教师教育优势突出、非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www.bcsfxy.com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泰州学院

泰州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41年诞生于抗日烽火硝烟中的泰兴乡村师范和1952年建立的苏北泰州师范学校。2000年在泰州师范和泰兴师范的基础上组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4月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泰州学院。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00余人。设有人文学院、数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体育系等11个院系,共有本、专科专业40个,分布在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建有3个“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1 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98人,高级职称231人(正高级4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64人(博士89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7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333工程”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人选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人。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教师公开出版论著、教材9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CSSC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60余篇。

www.tzsz.net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钦州学院

钦州学院地处北部湾经济区核心港口城市钦州市,是广西沿海地区唯一公立本科院校。2007年,学校在广西高校中率先开设涉海专业,填补了广西有海洋而广西高校无海洋专业的历史空白;2011年成为广西唯一获得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和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养培训资质的本科高校;2013年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理事高校;2014年列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单位。 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73年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钦州地区师范学校设置大专班;1991年钦州地区师范学校改建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钦州学院。2015年,学校由钦州市西环南路整体搬迁至钦州市滨海新城。 学校设有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石油与化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18个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46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62人,其中本科生12231人、专科生1479人、留学生52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2600人;折合在校生14126人。现有专任教师680人,其中教授95人、副教授234人,博士175人、硕士336人,博导5人、硕导40人,八桂学者1人、自治区特聘专家4人,“双师型”教师267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北部湾经济区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6个、钦州市人才小高地4个;外聘教师210人。学校集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等一批有影响的专家教授。

www.qzhu.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蒙自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成红河学院,是一所云南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州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秉持“博远有鸣,开阔弘毅”的校训和“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校风,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作为我国西南部离边境线最近的高校之一,红河学院正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实践,以“国门大学”新理念打造沿边地区高等教育新高地。 目前,学校占地1166余亩,建筑面29.8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4.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3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214.03万元,图书馆藏书91.13万册。红河学院现有教职工910人,其中,专任教师71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6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17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3.44%,二级教授6人,享受“国贴”、“省贴”、“省突”专家9人,具有国际教育背景教师7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43人。学校设有13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招收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500人。

www.uoh.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大庆师范学院

大庆师范学院坐落于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美誉的中国著名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市。学校的前身是1965年创办的大庆师范学校。198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大庆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改建为大庆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以大庆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大庆师范学院。2011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现有主校区和方晓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0.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5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1万册,电子图书57.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4.19亿元。 学校建有11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理工类科研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庆精神研究基地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油田应用化学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油田防垢与除垢技术研究实验室、油气田地面化学技术研究实验室、复合驱和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实验室为大庆油田公司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和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大庆研究基地设在学校。大庆市社科联所属大庆市经济学会、文学学会、心理学会、汉语学会设在学校。校园网信息资源丰富,高效便捷。

www.dqsy.net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渭南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位于渭水华岳之间。作为关中东部和东北部的人才摇篮,始于1923年建立的赤水职业学校,经历了赤水农业职业学校、原渭南师范学院、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和渭南教育学院,到新世纪的渭南师范学院,沧桑90载。如今,已成为一所师范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普通高等院校,正朝着“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www.wntc.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公网安备 3506250200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