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 搜索结果 - 网址大全 
当前位置:网址大全 » 搜索结果 » e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200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教育部重新审核予以确认,在天津和廊坊分别设有校区。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办学所依托的母体学校--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14年1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正式签署协议,共建河北工业大学。 母体学校建有7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类别、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 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577人,在1473名专任教师中817人具有高级职称,847人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河北省级教学团队5个,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6个,河北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A类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259名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 城市学院从办学之初就继承了母体学校优良的办学基因,秉承“勤慎公忠”的精神,从严执教、从严治学,形成了“工学并举”的鲜明办学特色与“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城市学院专业以工为主,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7个学部,52个专业。学院2012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目前已具备院内所有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

cc.hebut.edu.cn - 2017-07-10 - 收藏 点击查看

甘肃医学院

甘肃医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全日制医学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平凉地区卫生学校,2003年升格为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钟灵毓秀的天下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东麓,泾水河畔,占地面积805亩,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4亿元,现有28个党政及教学科研机构,教职工1236人(含附属医院),各级各类学生6528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5人,高级职称174人(其中正高职称31人),博士10人,硕士152人。同时,学院还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聘任了10名院士和49名博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定期来校开展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教师中有184人分别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园丁奖”、“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近5年来,有120人次担任教育部规划教材的正副主编和编委,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438篇,获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36项。 学院现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中药学五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十一个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被财政部列为高职高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中药学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基础护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200万元,建有网络检体诊断室、护理实训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口腔实训室等89个现代化医学实验室及信息技术实验室;成立了平凉市皇甫谧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学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养生文化研究会、平凉市皇甫谧陇药研究院、甘肃医学院中医药研究中心5个市级研究机构;校图书馆馆藏图书89.7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816种。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学院还构建了完善的文献资源、网络视频教学、电子阅览等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其中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原平凉市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原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学院还拥有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80所,其中包括兰州陆军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设有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分中心、平凉市第十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近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养德崇医、见贤思齐”的校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了以全日制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医学类本、专科教育为主体,继续医学教育、成人本科教育、自学考试、乡村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先后与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医德优良,基础扎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升本前,学校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线平均高出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录取提档线150分左右,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新生报到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当年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89.3%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之首,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机制。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单位”、“甘肃省护理专业毕业统考第一名”、“甘肃省红十字会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晓,“最美白衣天使”陈凤娟、牛雪莲等先进典型,使学院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医学院将继续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学院精神,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为甘肃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www.plmc.edu.cn - 2017-07-02 - 收藏 点击查看

菏泽学院

菏泽学院坐落于“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1949年8月,定名为平原省立菏泽师范学校。1952年12月,更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师范学校。1958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建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菏泽师专、菏泽教育学院、菏泽电大、菏泽师范、菏泽农校五校合并,筹建菏泽学院。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菏泽学院为普通本科高校。2012年收归省教育厅主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校60多年来,共向国家输送了14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菏泽学院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秉持“修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436亩,建筑面积56.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3万余册、期刊2200余种,拥有电子图书253万册,数据库为24个。现有本科专业57个,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面向25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2981人,继续教育在读生4164人。拥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卓工计划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现有教职工1569人,专任教师112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75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79人。教师中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海智专家”30名。 经过几代学院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初步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多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山东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2016年4月,菏泽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审议通过了《菏泽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和基本办学定位。“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深化综合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体系;加快转型发展,形成办学特色,产出标志性成果;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建成区域性本科转型示范学校,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步伐,学校办学质量将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将逐步提升,作为鲁西南文化传播中心、现代科技创新基地、高素质人才摇篮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菏泽学院必将成为鲁西南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京九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www.hezeu.edu.cn - 2017-07-02 - 收藏 点击查看

荆楚理工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有30余年办高等教育的历史。 学校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白龙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一座山水园林式大学。学校占地面2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51万元,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区域及学生宿舍。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2.93万册,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Ⅲ),拥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0余个。 学校设有14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13个,涵盖理、工、农、医、文、教、管、艺等8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1个,有附属医院1家,教学医院2家。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2400余人,其中本科生9600余人。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67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78人,博士、硕士437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荆门市把关人才17人。 学校现有湖北省“十三五”重点学科群—绿色化工与制药工程、湖北省“十二五”重点(特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植物科学与技术等5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物联网工程等“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有“荆楚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有“荆楚理工学院-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基地,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个,中印南方印刷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金龙泉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等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49项、省级154项。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41篇。省级科研成果12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42项、校级课题20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

www.jcut.edu.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百色学院

百色学院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其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历经百色师范学校、百色师专、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右江民族师专等阶段。79年来,学校坚持在“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办学,凝练了“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的“石磨精神”,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秉承“志远行敏、德高业精”校训,为社会输送了近10万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专门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巨大贡献。 学校升本以来,坚持以“弘扬传统、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办学育人,科学谋划,艰苦创业,经过“明晰思路、寻求合作、创新模式”等探索改革阶段,实现了从专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从师范教育为主向产业服务型教育为主的“两个转型”,办学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成为广西首批4个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1873.59亩,分东合、澄碧两个校区,另有百色市政府在百东新区预留用地1606亩。有建筑面积38.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5亿元;校内实验(实训)室21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8个,馆藏图书100多万册(电子图书234多万册)。学校在职教职工959人,其中专任教师75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14人,硕士生导师20人,“双师型”教师224人。有20个二级学院,43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以人文社会类学科专业集群为基础,产业服务类学科专业集群为主导,多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各类学生20353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生16662人(本科生12293人、专科生3335人、预科生1034人),继续教育学生3605人;招收来自泰国、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索马里、赞比亚等国家的留学生86人。 现有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3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7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门,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广西高校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是广西教师教育重点培育基地。2008年以来,共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9项。 2009年以来,共有3003人次学生获得1492项自治区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其中445人次学生获得170项国家级奖;3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3人次学生获得此项提名奖,320多名学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3个班级被授予自治区先进班集体。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学校连续四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大学创业园入选“广西普通高校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名单。 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学科专业一体、教学科研互动理念,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现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8个,被确定为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2013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07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1项;科研资助经费1743.8万、配套经费1979.9万,总经费3700多万元。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篇,其中被SCI、EI收录140多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80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80多部;共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60多项,其中省部级20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优秀奖1项),译著《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获中国文联评选的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学校针对缺乏区位优势的不利条件,注重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近年来,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与百色市各个县(区)政府及104多个区内外企事业及其他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其中与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签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输送与合作协议;与美国2所大学、越南2所大学、泰国10所大学及4个府、马来西亚1所大学、俄罗斯1所大学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其中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美国诺思伍德大学承认我校对应专业的学分;选派173名学生到上述国家签约高校学习,选派379名学生到泰国甲米府、春蓬府等地中小学进行由当地政府给付薪酬的汉语教学实习;泰国如诺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派出师生到我校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成立了中国百色学院—泰国甲米府“汉语言文化中心”;受老挝政府委托,培养老挝留学生的“千人计划”已经实施;先后组团参加6届东盟广西国际教育展,到美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等国家高校进行教育代表团的考察交流。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中华经典诵读试点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广西华文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绿色大学”、“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等称号。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学校增强服务百色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使命意识,提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要求又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总体定位:植根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www.bsuc.cn - 2017-06-25 - 收藏 点击查看

通化师范学院

通化师范学院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中朝边境的通化市。学校始建于1929年,为辽东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重建为通化师范专科学校,隶属吉林省。1962年,吉林省保留20所高校,通化师专并入四平师专,留下了空校址。在停办八年后,1970年学校恢复招生,再次走上了艰苦创业之路。197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59.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350.45万元,馆藏图书总量218.09万册。设有16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11个科研院所。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818人,专科生734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6890人。现有教职员工801人,专任教师60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4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5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有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优秀人才34人,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58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 学校现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5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5个,兼招专业10个,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形成了与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东西部联盟上线慕课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 学校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6个。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5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6项,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6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2项。

www.thnu.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平顶山学院

平顶山学院(PingDingShan University)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平西湖畔,滨临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平顶山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顶山师范学校。1977年8月经批准在平顶山市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于1984年改为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4年10月入选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6月入选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平顶山学院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在一代代学院人的不懈努力中,逐渐形成了“严谨求实,和谐自强”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3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3亿元,馆藏图书251.57万册,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学校建有体育训练馆、音乐厅、演播厅、排练厅,文化体育设施齐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1388人,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学位)877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以上职称人员371人。学校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人才100余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80余人。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等应用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有56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法、艺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近9000人。

www.pdsu.edu.cn - 2017-06-23 - 收藏 点击查看

德州学院

德州学院是一所山东省和德州市共建、以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之沃土,汲取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之灵韵,秉承艰苦创业与励志育人之精神,不断谱写教书育人、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区位优势学校座落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称和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德州市。德州历史源远流长,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留有大禹治水、董子读书台、刘备署理平原县、明清运河故道、苏禄国王墓等历史文化古迹,涌现出董仲舒、东方朔、祢衡、窦建德、颜真卿、邢侗、任继愈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德州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京沪高铁等线路的开通,更是将德州全面融入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古老运河重新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作为山东省唯一全域纳入规划的城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正式确立。德州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一圈一带一区”全部或部分覆盖德州市,承担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现代农业示范区等52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丰厚的地域资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历史沿革学校始建于1971年,历经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德州学院三个时期。1971年5月,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文革”中诞生,经历了启程的步履维艰,在规范和超越之中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3月,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德州教育学院、德州市直业余大学三校合并办学,组建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开启了综合性办学之路。1999年以来,又先后并入了5所职业院校,应用型的办学特色更加凸显。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本科层次的德州学院,标志着学校从普通专科学校向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德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6年11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9月,被山东省教育厅和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十三五”首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

www.dzu.edu.cn - 2017-06-19 - 收藏 点击查看

惠州学院

惠州学院是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是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是广东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位于全国文明城市惠州。惠州市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之一,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   学校占地总面积2476.1亩,校舍建筑面积38.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32.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80%。学校拥有能举办世界级比赛的室内游泳馆24390平方米、室内体育馆12163平方米。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6846.2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63万册,电子图书99.1万册。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装备先进的实验教学中心和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拥有广东省首批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卓越法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拥有1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9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还拥有光电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新一代IT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校政行企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现有18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开设52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农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749人,成人教育类学生11010人。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学校现有教师767名,其中教授(正高)102名,副教授(副高)249名,博士227名,硕士471名。现有院士2名(特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10名、“天鹅计划”领军人物1名、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9个、广东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引进国(境)外科研团队2个、聘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外籍教师30名、聘请59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同时聘请一批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园协同培养人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等1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近4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联合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www.hzu.edu.cn - 2017-06-18 - 收藏 点击查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平原省财经学校,后几经更名和迁址,1964年在全国16所航空学校专业调整合并时,更名为郑州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1989年获得学士单位授予权。1999年,学校隶属关系发生转变,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为主的办学体制。2009年,顺利通过硕士单位立项建设评审,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批通过我校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严谨、求实,开拓、进取”之校训,不断探索适应河南经济和航空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管理学科为主,管理学与工学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学校现已建设成为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生活、体育设施齐全,较好地满足了发展的需要。学校现有东、南、北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900余亩,建筑面积97万余平方米,资产总值10亿多元。设有管理工程实验中心、会计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等35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其中陶瓷材料界面实验室、航空物流实验室、高透水性路面材料实验室被列为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航空材料与工程技术实验室被列为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立项建设,航空制造及装备研究中心、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为河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工程实验中心、会计实验中心被列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6.6 万平方米。图书馆现有藏书19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各类专业数据库近21个。学校现已建成“核心层万兆主干、汇聚层千兆主干、百兆交换桌面”的现代校园网络系统,约28 000个信息点遍布教学、科研和生活场所,一个现代化、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正在形成。

www.zzia.edu.cn - 2017-06-14 - 收藏 点击查看



闽公网安备 35062502000054号